據清遠、韶關調查,越北腹露蝗于3月下旬陸續出土,早于去年和常年,較去年早8-11天,較常年早6-10天,但受3月底和4月上旬前期低溫降雨天氣影響,孵化時間長。英德站調查,初孵期為3月20日,比去年早8天,桑田畝有蝗蝻群集團一般1-2團,蝗蝻200-400頭,高的5-10團,蝗蝻500-1000頭;陽山站調查,初孵期為3月26日,比去年提早11天,灘涂雜草上零星發生;韶關站調查,初孵期為3月底,比常年早10天,灘涂雜草上零星發生。
根據越北腹露蝗的蟲源基數、天氣和寄主條件等綜合分析,預測越北腹露蝗偏輕、局部中等發生,孵化高峰期為4月上旬后期至4月中旬前期,蝗蝻聚集高峰期為4月中旬至5月初。
各地植保部門要加大監測力度,密切關注蝗蟲發生動態,及時發布預警,科學制定防控方案,抓準蝗蝻聚集期防治,發動組織群眾開展統一滅蝗行動,實施安全、科學、精準防控,促進蝗蟲災害的可持續治理,確保農業生產安全。中低密度發生區優先采用生態控制、理化誘控和生物防治等綠色治蝗技術,高密度發生區選用化學藥劑開展應急防治,蠶桑種植區采取“分區治理、逐區防控”,化學藥劑宜選用敵敵畏、樂果等,嚴禁使用BT、殺蟲單、殺蟲雙、氯氰菊酯等對蠶敏感的藥劑。